《光之子steam版》是《光之子》的steam平台发售版本,游戏一共自带8种语言提供玩家选择,其中并不包括简体中文。《光之子》已经于2014年4月30日正式在steam平台发售,目前该游戏在steam平台的售价为68元,游戏的7个DLC一共为65元。
游戏剧情
是一个关于失落王国雷姆利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充满光辉的女孩。奥地利曾经在一位公爵的统治之下,欧若拉(Aurora)是这位公爵的女儿。她由一位神秘的公爵夫人所生,也是其父亲的掌上明珠。公爵独自一人将她养大,十分疼爱她。有的时候公爵会感到孤独和自责,那是由于他过去所犯下的错。
1895年,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一群表演者在公爵的面前杂耍,他的新娘就在身旁,而那个夜里的欧若拉睡着了。烛火越来越微弱,欧若拉受到风寒的影响,她的皮肤冻得像雪一样。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欧若拉面无表情,她眼中的光芒消失了。他的父亲悲伤欲绝,却无能为力。任谁看了都会明白,昔日那鲜活的欧若拉死了。而在那时的欧若拉,突然间在一个陌生的大陆上苏醒了...
角色介绍
欧若拉
奥地利公爵的女儿,欧若拉是一个聪明又淘气的女孩。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她就由父亲独自抚养长大。现在,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她必须穿过雷姆利亚并击败夜之女王。
微光
微光是一只小萤火虫,当欧若拉刚刚进入雷姆利亚大陆时,丛林女王将他送给欧若拉来帮助她了解这片陌生的大陆。微光可以在欧若拉的旅程中帮助她致盲敌人及寻找隐藏宝物,同时还能在战斗中治疗受伤的队员。
特色系统
任务系统
游戏中任务分为主线剧情任务和支线任务,主线剧情任务是通关游戏的必须,支线任务可以选择性的完成,完成支线任务需要在特定NPC处领取,完成支线任务会给予角色任务奖励,有各种各样的道具 。
成就系统
《光之子》有着丰富的成就系统,当角色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获得一个奖杯,如当角色把一项技能升到最高级时就会获得“Perfectionsit”奖杯、当角色找到并打开30个宝箱就会获得“Explorer”奖杯,奖杯分为两种珍贵度,总共有二十种成就奖杯战斗系统。
战斗系统
游戏采用了即时回合制战斗系统,欧若拉会和萤火虫“微光”以及其他队友并肩作战。角色在场景中接近怪物就会触发战斗场景,如果远离怪物可以跳过与怪物的战斗,如果角色从怪物的后面接近怪物就会触发“突袭”战斗,“突袭”可以让突袭者先发制人,首先发动攻击,同样怪物也可以实行“突袭”。角色在战斗过程中,一个回合只能使用一次操作,如发动一次普通攻击或发动一次技能。如果面对多个敌人时,玩家需要选择释放目标。
场景地图
游戏背景设定在旧雷姆利亚王国,角色初始位置在仙女之岛,需要经过多个场景到达终点辛贝尔海,期间角色需要通过大雷姆利亚、梅西尔德森林、兰伯特平原、艾琳峭壁、月亮神殿、淹没的丘陵、辛贝尔海。游戏中有多种地形:森林、峭壁、平原、丘陵、黑暗的山洞等。
场景中设有互动解密元素,如开场时,在一棵巨树前停下脚步,萤火虫说要从树洞钻过去,但是大门被锁住了。在树洞门前有3只灯笼,上面绘着不同的图案,而大门的上方也有对应的3种图案。按住鼠标的左键使萤火虫发光,将灯笼上图案投射的阴影与大门上方的图案重合,全部完成就能打开树洞的门了。场景中还设有宝箱,在宝箱中角色可以获得各种道具,但是宝箱中也可能潜伏着危险之物,有些怪物会躲在宝箱中,角色打开宝箱时就会触发战斗 。
媒体评测
优点:
+唯美的艺术风格
+精致的战斗系统
+优良的操作手感
+适中的游戏平衡
缺点:
-有些内容过于牵强
评分:9.3惊艳
凭借其华丽的艺术风格,出色的战斗系统,精美的手绘画面,任何一个RPG系列爱好者都不该错过《光之子》。
总评:
《光之子》的每个方面都散发着艺术气息,这是每个玩家都能深刻体会到的。游戏既不是粉丝向作品,也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化胃口而打造。相反的,游戏一直在表达着制作者的意图。游戏画面的艺术制作是令人震惊的,战斗系统是如此的迷人,角色设计也独具一格。游戏最棒的地方是即便游戏时一直会怀疑自己走的路是不是一开始想要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烦躁,我只是想要走遍游戏的每一个角落,微笑着欣赏。
小编点评
我不喜欢RPG游戏,鼎鼎有名如雷贯耳的《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我要么是玩不下去,要么是压根就不想玩,但《光之子》不一样,从开场的音乐响起,它就有种特殊的魔力让你不停的玩下去,它的叙事手法、战斗方式、人设、BGM都非常出色,以至于我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育碧的游戏!这游戏太独立了,太有个人特色,太艺术了,它不像大公司做出来的,可见制作者真的非常用心的做这款游戏。
最低配置 | 推荐配置 | |
---|---|---|
系统 |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SP1 / Windows 8 / 8.1 |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SP1 / Windows 8 / 8.1 |
CPU | Intel Core2Duo E8200 2.6 GHz / AMD Athlon II X2 240 | Intel Core2Quad Q8400 2.6 GHz / AMD Athlon II X4 620 2.6 GHz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800 GT / AMD Radeon HD2900 XT | nVidia GeForce GTX260 / AMD Radeon HD4870 (512 MB, Shader Model 4.0) |
内存 | 2 GB 内存 | 4 GB 内存 |
硬盘 | 3 GB 可用空间 | 3 GB 可用空间 |